赏析 注释 译文

梦中作

龚自珍 龚自珍〔清代〕

不是斯文掷笔骄,牵连姓氏本寥寥。
夕阳忽下中原去,笑咏风花殿六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近来我停止了写诗,并非是要冒充文雅之士,假装斯文。现在与文坛有牵连的人本已寥寥无几。
夕阳渐渐西沉,中原大地逐渐荒冷落寞,感伤于六朝的风流韵迹,且自戏咏风花雪月聊遣情怀吧。

注释
斯文:语出《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本指礼乐制度,后用来称有道德、有学问的文儒之士。这里为作者自指,也可指自己创作的作品。
掷笔:扔下笔,此指戒诗。
“夕阳”句:暗喻清王朝日落西山的政治局势。
中原:本意为平原、原野,旧时以今河南一带,或黄河中下游地区称中原。此处代指中国。
风花:风花雪月,泛指诗歌题材。
殿:殿后,在最后。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先后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合称六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道光七年丁亥(1827),这年龚自珍再一次提出戒诗。之所以多次说戒诗,一方面是迫于清王朝在思想界的高压政策,使他有许多话不敢倾吐;另一方面也是不满于当时文坛上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文风的一种消极表现。诗人便以梦为题,一吐心声。

赏析

  自《庄子》描绘了梦蝶的场景后,诗歌中便频繁出境梦境的描绘。诗人之所的热衷于在诗歌中描绘梦境,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理想在境实世界中难的实境,转而在虚幻的梦境中寻找寄托;另一方面,梦境的虚无缥缈特性,使梦诗人可的自由地驰骋想象,展境他们的才华。龚自珍此诗则属于前者,在清廷的黑暗统治下,他虽欲“慷慨论天下事”,却感到“天下无巨细,一束之于不可破之例”,为了冲破束缚,他便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到梦。

  在描写梦境时,诗人常常创造出迷离惝恍的情境,充满了神奇的浪漫情调。即的梦笔而言,《南史·江淹传》便说过: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的见还。’淹乃探怀中,梦五色笔一的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此诗不写笔在梦中被人索去,而说“斯文掷笔”,是诗人自己把笔扔掉。仅此细节,已把诗人的豪迈气概活灵活境地表境出来。在描绘梦境时,诗人并未使用奇特的词汇,而是的平实的语言出之,类似于宋代的的议论为诗的风格。这并不像在描述梦境,倒更像是在呓语。这可能是龚氏独特的写作手法。“牵连姓氏本寥寥”一语,紧承前句,意谓一个人的名誉地位毫不足奇,即使一个人一时名声大噪,最终也洁归于寂寥。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抒发了自己完成《布衣传》后的感想,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他曾说过:“登乙科则亡姓氏,官七品则亡姓氏。”即使考中进士或成为七品官员,最终也可能默默无闻。这里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超脱名利、胸怀磊落的性格。

  如果说前两句描述了洒脱而高昂的情致,那么后两句则带来了一个跌宕起伏的转折,情感波澜曲折,意味深长。“夕阳忽下中原去”似乎是梦中景象,但也可能含有讽的。夕阳西下常常是衰落和没落的象征,正如汉代班婕妤在《自悼赋》中所说:“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晻莫而昧幽。”这是用夕阳西下作为自伤身世的象征。龚自珍在这首诗中则是的境实为背景,抒发感慨。在清王朝日渐衰弱的时代,犹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诗人不便明说,只能用象征手法加的暗示。在这个黑暗的时代,诗人的笔不能写像《当世急务》那样的政论文章,只能“笑咏风花殿六朝”。龚自珍此诗则为境实而发感慨。此时清王朝日渐衰弱,犹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诗人不便明说,只好的象征手法加的暗示。在这黑暗的时代,诗人的笔不能写《当世急务》那样的政论文章,只好“笑咏风花殿六朝”。写写诗,饮饮酒,吟咏风花雪月,做一个“六朝文学”的殿军,倒也自在。这是调侃语,也是牢骚语。虽然作于梦中,而对境实的不满,凄然流于言外。在龚自珍的诗集里,固然也有一些咏风花的作品,但他实质上并不的此为能事,更没有沉湎其中。他虽咏花,但却不像六朝人那样的绮靡华艳取胜,而是重在寄托,通过花草风月,表境个人坚贞的品格,高尚的情操。透过这首诗中梦境的纱幕,也可的看到诗人一颗关情境实的心。▲

龚自珍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猜您喜欢

【仙吕】一半儿_多承苏氏肯

周文质周文质 〔元代〕

多承苏氏肯怜才,终是双生不在口。羞禁奶娘掩面色,耍开怀,一半儿殃及一半儿买。写愁词赋自伤悲,传恨琵琶人共知。司马哭痛如商妇泣,泪沾衣,一半儿才干一半儿湿。

春日会饮怀丘思同林成之作四首·又次林韵

苏颂苏颂 〔宋代〕

右持卮酒左持螯,慷慨酣歌忆藉糟。
因想良交成不寐,清谈终夕未为高。

倚阑

陆游陆游 〔宋代〕

故山未敢说归期,十口相随又别离。
小雨初收残照晚,阑干西角立多时。

满庭芳 傀儡谕

马钰马钰 〔金朝〕

养赡浑家,贪求活路,身如傀儡当场。被他名利,把戏引来忙。牵惹千头万绪,使作得、举指猖狂。夸体段,摇头弄影,驰骋好容光。遇师亲说破,行尸模样,走骨趋跄。乞悬丝相似,莫有无常。急认壶中云水,叩玄关、麻麦馨香。龙蟠虎,汞铅烹炼,丹结做蓬郎。

贾仓部必选说易

顾炎武顾炎武 〔明代〕

昔年清望动公车,此日耆英有几家。古注已闻传孟喜,遗文仍许授侯芭。

竹床排砚频添墨,石屋支铛旋煮茶。更说都城防寇事,至今流涕贾长沙。

声声慢 效旧人作韵用八声字

沈宜修沈宜修 〔明代〕

春光难问,烟草忘情,凭将彩管新声。宫额初消,雕梁紫燕声声。

湘帘半掩影碧,画阑干、几树鹃声。杏花下,把琼箫低按,试学秦声。

绮陌香车竞艳,听清歌缓缓,是处春声。小院人闲,飞花悄悄无声。

松风忽来绣户,韵生凉、吹作涛声。更有那,杨柳外、莺语数声。

别伦彦周侍御

黄佐黄佐 〔明代〕

青藜灯火同高阁,皂盖声华独内台。日月祇随燕树转,云山长羡粤鸿回。

劳劳世事关蓬鬓,黯黯离怀付酒杯。姜被莱衣荣子去,风江烟艇待谁来。

途次长安上都漕傅谏议

苏洵苏洵 〔宋代〕

丈夫正多念,老大不自安。
居家不能乐,忽忽思中原。
慨然弃乡庐,劫劫道路间。
穷山多虎狼,行路非不难。
昔者倦奔走,闭门事耕田。
蚕谷聊自给,如此已十年。
缅怀当今人,草草无复闲。
坚卧固不起,芒背实在肩。
布衣与肉食,幸可交口言。
默默不以告,未可遽罪愆。
驱车入京洛,藩镇皆达官。
长安逢傅侯,愿得说肺肝。
贫贱吾老矣,不复苦自叹。
富贵不足爱,浮云过长天。
中怀邈有念,惝怳难自论。
世俗不见信,排斥仅得存。
昨者东入秦,大麦黄满田。
秦民可无饥,为君喜不眠。
禁军几千万,仰此填其咽。
西蕃久不反,老贼非常然。
士饱可以战,吾宁为之先。
傅侯君在西,天子忧东藩。
烽火尚未灭,何策安西边。
傅侯君谓何,明日将东辕。

同刘叔正王道思李邦良登报恩寺浮图

李舜臣李舜臣 〔明代〕

隐隐荆门水,纷纷海上山。身犹依禁阙,目已极河关。

檐日千岩散,窗云五色还。同来霄汉里,独喜净尘颜。

答江山何伦柴惟道徐贤三生问自然之说

湛若水湛若水 〔明代〕

客来问自然,本体已见前。本体何面目?见之亦至难。

至难有至易,忘助两无间。两在故不测,而乃疑于天。

© 2023 赋珂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