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止

刘一止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生平

  刘一止,七岁能文,试太学,有司欲举其兼代官职,一止不就。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监秀州都酒务,迁越州教授、参知政事。高宗建炎四年(1130),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宋绍兴初,召试馆职,宋高宗大为称赏。绍兴间,历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起居郎奏事。高宗曾不无自得地说:“朕亲擢也”,在官期间,极陈堂吏、宦官参政之弊,终为人所忌恨,以言事罢,主管台州崇道观。起知袁州,改浙东路提点刑狱。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讲,迁给事中,又以言事罢,后被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进敷文阁待制。一止以忤秦桧,两次奉祠,御史中丞何若奏一止迎附李光,傲迈慢上,被削职。秦桧死,召至国门,以病不能拜任,力辞,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绍兴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此据《行状》,《宋史》本传作八十三)。

  有《苕溪集》五十五卷传世。事见《苕溪集》卷五四《阁学刘公行状》,《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著述名录

  刘一止诗,自成一家,吕本中、陈与义读后叹道:“语不自人间来也。”刘一止的词题材广泛,主要包括羁旅行役、纪行咏怀、酬唱离别等方面。他的词作艺术性很强,擅于融情于景,化用前人诗句及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且语言浅切明畅、工致典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曾以一首《喜迁莺·晓行》词在当时获得“刘晓行“之美誉。著有《类稿》50卷。以清拥万堂《苕溪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朱祖谋跋本(简称朱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存此42首。

作者《刘一止》的诗文

闻杭州乱二首 其二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缓城将母走者谁,吾宗贵人丞相儿。

高门潭潭深如海,一朝赤脚踏路岐。吁嗟身世本何有,金帛满家那得守。

衣冠自古皆贼仇,玉石俱焚无好丑。呜呼安得贫富受用势略齐,无庸悬绝产祸机。

送太学旧同舍及第归乡一首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辇毂当年别,簪裳末路同。江湖人已老,家国恨何穷。

山有伤心碧,尘无没马红。举鞭还送客,落日泪痕中。

睡足斋一首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此地谁令著此翁,角巾攲倒鬓如蓬。兴高绝壁松声外,梦破寒花雀啅中。

睡债几时偿赛足,书淫前日洗除空。故人若问安心法,一酌村酤荐晚菘。

又以永锡难老为韵 其三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采采黄菊英,秀色真可餐。泛之清霞觞,荐以白玉盘。

我欲持寿公,助发凌风翰。天地炯在眼,一举非公难。

次韵徐季山学正释奠先圣之作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阙里躬祠通古昔,升平礼乐信光明。威仪复见周多士,迂鄙何求汉两生。

佩委霜侵裳绣冷,庠开风振戟衣鸣。使君肃穆神心格,更看雍容佐国衡。

登看经楼示同游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昔游曾共朱栏语,十换星霜始再来。料得当时楼下水,有情应解作潮回。

送吴兴太守行十绝句 其九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鸡皮鹤发病龙钟,误入林宗裁鉴中。平生气概今如此,自对青铜惜此侬。

郑维心挽诗二首 其一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我忆谷口孙,气貌清而腴。山潜三十年,吐此百卷书。

再用韵呈允迪秘监江子我郎中二首 其二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异时畎亩不忘忧,避俗今犹若避仇。直指威声曾震岳,封章义气欲横秋。

诗成故客知无敌,酒尽凭谁为起谋。岁晚相逢山在眼,从公脚历颇能不。

© 2023 赋珂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